少女患猩紅熱無適時治療亡 前養和女西醫專業失德判停牌緩刑
發布時間: 2018/04/11 18:14
最後更新: 2018/04/11 21:34
前養和醫院門診西醫梁燕菁涉於2012年初,未有因應14歲女病人出現缺氧及低血壓症狀,及時為病人安排入院作適切治療,病人最終在求診翌日,因嚴重肺炎、猩紅熱及感染在公院死亡。
案發6年後,醫委會今日始就案件展開醫務聆訊,梁燕菁承認3項專業失德指控。醫委會裁定被告停牌3個月,緩刑2年。
DBCOLUMN_SCALEDBCOLUMN_FLAGSDBCOLUMN_BASECOLUMNNAMEDBCOLUMN_BASETABLENAMEDBCOLUMN_BASECATALOGNAMEDBCOLUMN_BASESCHEMANAMEDBCOLUMN_KEYCOLUMN
案情指,14歲病人俞潔珊因前肩及前胸骨疼痛、面上有紅疹,於2012年1月17日晚上10時許偕母親,到養和醫院門診部向當值醫生梁燕菁求診,發現有發燒、咳嗽、發冷等症狀。患者事前數天亦曾因咳嗽、流鼻水及低燒,向其他私家醫生求醫,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感染流感,其中一名醫生曾處方抗生素,惟情況未有好轉。
患者獲梁燕菁診症期間,血氧飽和度及血壓均有異常,惟梁僅認為屬急性支氣管炎,及處方另一種抗生素治療,建議患者多作休息,如3日後情況未有好轉或惡化就應覆診。不過患者返家後情況隨即惡化,出現呼吸短促情況,其母決定於翌日凌晨轉送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。
案情又稱,患者抵院後血壓水平僅為87/50、脈搏高達每分鐘125次,血氧飽和度亦跌至87%,臨床診斷亦見患者出現缺水、沾寒沾凍、全身皮膚有紅疹及「士多啤梨」舌頭的症狀,隨即轉送兒科深切治癒部,診斷出敗血性休克、肺炎、肺積水等積象,最後確診為猩紅熱,於當日晚上終告不治。
控方表示,據患者醫療記錄,第一次於養和醫院門診分流站檢查時,血氧飽和度為92%,再檢查時為95%,隨後診症時再跌至90%,直言如低於94%便屬缺氧需要檢查,當晚情況更應立刻處理;而按照13至18歲年齡群組,100/70是最低可接受的血壓,但診斷其間有兩次被驗出分別為90/60及81/44,亦低於可接受標準。
被告被指控未有積極為患者缺氧及低血壓情況作調查、診斷患者時未有留意其身體跡象,及未有因應患者情況安排入院接受適切治療。被告今聆訊承認3項專業失德罪,並透過律師求情,更曾一度落淚。醫委會聆訊後決定將被告停牌3個月,暫緩執行24個月。
醫委會暫委主席麥列菲菲會後表示,梁燕菁事後承認錯誤,又就事件尋找其他專家意見,改善自己的專業知識,可見她有悔改的心,相信會再發生同類事件的可能性好低;又指過往同類事件大多判處停牌1個月及緩刑,是次判刑屬同類事件最嚴重,已反映事件的嚴重性,強調醫委會的工作「不是懲罰醫生,是維護市民的健康。」
對於事件攘6年才完成聆訊,麥列菲菲承認等候時間長,但主要時間是用在初級偵訊委員會搜證,及尋找專家意見。她指,尋找專家最困難,因該專家既不可與涉事醫生有利益關係又要有經驗,同時不少專家不欲指責同僚,又不想承受聆訊時受律師質問的壓力,期盼改革醫委會條例通過後,情況日後可得改善。
養和醫院發言人表示,涉案醫生已於2013年11月離職,院方不就事件作出回應。
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,醫委會已說明事件嚴重,卻向涉事醫生判以緩刑,會令投訴人感覺涉事醫生沒有受到真正的懲處,未必對其他醫生具阻嚇作用。他說,今次判刑並非只在於懲罰醫生,而是公義問題,「緩刑尤如令涉案醫生不用真正承擔做錯事的後果。」
彭鴻昌指出,10宗與醫生被控專業失德的案件中,約有7宗最終判處緩刑,他認為醫委會需向公眾清楚交代判處緩刑的準則,而醫委會亦不應只考慮醫生的錯誤行為來量刑,更應考慮受害病人所承受的影響作量刑考量。